因地制宜打造创意产业集聚区(东滩视点27期)

发布作者:东滩智库浏览次数:

本期导读:

创意产业相关资讯

创意产业内涵与涉及领域

因地制宜打造创意产业集聚区

现代戏剧谷——商业街区与文化产业融合


※动态资讯※


上海创意产业中心成立于2004年11月6日,于2005年1月8日正式挂牌运行。上海创意产业中心是经上海市经济信息委员会、上海市社团局批准设立,从事推动上海创意产业发展的专门机构。

上海是我国创意产业最发达的城市,从2005年开始推进创意产业的发展,至2006年底短短两年间,上海市挂牌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已经从最初的18家发展到75家,2006年上海创意产业总产值达到2291.71亿元,占全市GDP的6.55%,到2009年,其产值增为3900多亿。


※主题解析※


创意产业内涵。创意产业又称作“创意经济”、“创造性产业”,1998年,英国创意产业专责小组首次对创意产业进行了如下定义:“源于个人创造力、技能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取用、具有创造财富并增加就业的产业”。

创意产业以个人的创意作为产品增值的根本,是一个集文化、科技、信息高度融合的产业,创意产业具有高创新、高附加值、知识密集性、组织方式灵活、产业关联性强等特征。

创意产业涉及领域。创意产业涉及的领域较多,其主要领域各国基本达到一致,主要包括以下十三个领域:表演艺术、音乐、艺术品、出版、电影与录音带、电视与广播、软件与电脑业、游戏动漫、工艺品、流行与时尚设计、博览、广告与建筑设计。


主题观点※

因地制宜打造创意产业集聚区


创意产业以受过高等教育的创意人才和营销管理人才为主体,其产品具有宣传城市、塑造城市文化创意氛围、优化城市设施等功能,因此,创意产业发达的城市,同时也是创新能力较强、世界知名度较高的城市。同时,创意人才对环境有较高的需求,创意产业依托高科技,这些决定了城市需要以现代化的通讯设施和发达的交通网络为载体、以人性化的居住空间为城市风格、以生态化的科技园区为产业依托的理想城市结构。因此,创意产业对推进和引导城市建设,塑造其现代化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有重要作用。

一、依托大学的集聚区模式

大学为建筑、时装、软件设计等对高素质人才需求较高的创意产业领域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同时,企业在其周围的集聚,可充分获得大学的技术溢出,大学衍生企业也通常集聚于其周围。例如,依托我国建筑设计最发达的同济大学发展形成的赤峰路设计一条街,形成了著名的“同家军”,2005年,建筑设计、装潢、图文制作、建筑模型、建筑监理等相关企业已达800多家,以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上海邮电设计院四大“设计金刚”为首。

依托东华大学和上海市服装研究所形成的长宁时尚设计产业园,成立了以服装产业为主题,以建设国际服装产业界的信息互动、专业设计、品牌发布、产品研发、人才培训等专业性功能的时尚产业园,目前已有10多家服装设计、时尚艺术、品牌分布方面的创意企业入驻,包括总部从北京迁往上海的高级女装品牌东北虎,张逸超服饰有限公司,上海装苑文化服装学校、保罗博服饰、中欧面料与时装合作俱乐部等企业。

二、依托老建筑的集聚区模式

老建筑具有租金低、体现历史风貌的特征,而且以艺术、动漫等为主的企业多为高素质、资金匮乏的大学毕业人才所创立,创意产品的需求以市中心的高收入人口为主,因此,其选址多集聚于城市中心老民居和废弃厂房内。纵观各国的发展,该趋势都十分明显,如,上海市首次发现并建立的创意产业园区中,许多位于老建筑内,例如,泰康路田子坊的石库门民居区域集聚了多家画廊和设计所,原创油画、泰国石雕、陕西民间工艺品、日本和服、西藏唐卡等等,让人目不暇接。此外,八号桥、四行创意仓库、设计工厂等集聚于旧厂房内。同样,在设计业发达的法国巴黎,废弃的厂房内集聚了大量的艺术家,是法国艺术设计产业的一大特色。

三、依托已形成的产业园区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信息设施发达,高素质人才密集,为数字内容创意、软件设计等高科技创意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这些产业的发展也为以ICT产业为主导的高科技产业提供了出路。因此,近年来,各高科技产业园区纷纷积极吸引创意企业入驻,如张江高科技园区于2004年8月建立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主要以与园区信息产业相关的动漫、网游、高科技影视后期研发设计制作和产品工业造型设计为发展内容,以动漫和网游业为突破口,将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建设成具有国际竞争力、有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产业。

四、依托主题地产的复合型集聚区

旅游地产、文化地产、商业地产、体育地产、养老地产……各种类型的主题地产层出不穷,但其业态模式却趋于同质化,为了在市场上拥有较高的辨识度,同时也为了满足消费者们日新月异的消费需求,开发主体纷纷融入创意元素,包括创意商品、创意雕塑、创意建筑、亦或是创意互动体验等等,由此滋生了与主题地产共生共荣、相互依托的复合型创意产业集聚区。

以“创意旅游产业”为例。旅游作为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因循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其需求本质也随之不断升华,由最初的观光型旅游,发展到以体验为主要需求的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正迎合了旅游者们求新求异的体验需求。于是,便出现了融合二者的“创意旅游产业”。

伦敦的泰晤士河南岸创意产业集聚区,是创意产业与旅游地产融合发展的经典案例。由火力发电厂改造而成的泰德现代艺术馆、伦敦眼、以及每年一度的伦敦设计节等旅游产品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同时这里聚集了大量的创意企业,是全球知名的广告设计中心、电影制作中心以及国际设计中心,整个区域弥漫着浓厚的创意气息,因此这里成为英国最受欢迎的景区之一。又如国内的乌镇、西塘等旅游景区,近年来涌现出大量的创意产品商铺、创意餐厅、酒吧等业态,成功吸引大量的旅游者驻足体验,提升了旅游地产的商业价值。


※案例借鉴※

现代戏剧谷——商业街区与文化产业融合


2009年3月,一个叫“现代戏剧谷”的商业文化街区在上海市静安区出现。


上海“现代戏剧谷”是在原来“戏剧大道”建设的基础上规划而成,以美琪大戏院为起点,经百乐门至华山路上海戏剧学院,途经20多家各类剧院或演出场所,呈宽约500多米、长约2公里、总面积1.5平方公里的“S”形带状街区。

现代戏剧谷项目的正式启动,旨在以静安为龙头,勾连起周边区域,整合静安区域独特的商业、人文和戏剧资源,探索商业街区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模式。通过对静安现代戏剧谷专业系统的规划和管理,发挥其独特的艺术属性、产业属性和大众属性的作用,服务于静安国际商务港建设。

一、规划建设

现代戏剧谷整体呈现一轴三区发展格局,一轴即南京西路-华山路现代戏剧产业发展轴;三区分别为美琪大戏院-商城剧院-上海展览中心-云峰剧院现代音乐剧产业区,百乐门多媒体戏剧产业区,上海戏剧大道-上海戏剧学院-儿童艺术剧院都市话剧产业区。

在现代戏剧谷的建设规划中,2009至2010年,借上海世博重大机遇,加强与美、英国际主流现代戏剧演艺机构的联手合作,精心策划“2010年世博现代戏剧谷演出季”;至2015年,基本形成以现代戏剧尤其是各种现代商业戏剧类型为主体,并定期举办国内外演艺业名品演出、主题节庆、行业会展、高端论坛等活动的区域主题化、内容多元化的发展格局,使现代戏剧谷成为与纽约百老汇、伦敦西区齐名并肩的戏剧产业文化品牌,并集中推出世界经典、中国精品和上海原创剧目,致力于打造上海文化新地标。

二、管理平台

在区政府层面成立了现代戏剧谷管委会,负责把握现代戏剧谷的整体发展方向并提供相应的扶持和支撑。管委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政府办公室,区文化局协助做好办公室相关工作。

现代戏剧谷发展有限公司在现代戏剧谷管委会的领导下,以政府支持、企业运作、社会参与的商业模式来运营,作为现代戏剧谷总制作人,以承接政府购买专业服务的方式,全面负责现代戏剧谷的日常运营和管理,以“艺术性兼具时尚性,商业性兼顾公益性”为宗旨,致力于把现代戏剧谷着力打造为中国最大的戏剧演季平台、戏剧教育平台、戏剧资讯平台、戏剧创意平台和戏剧创业平台。

为实现战略目标,开发公司与美国百老汇最大的剧院管理集团——倪德伦公司达成全面战略合作,通过利用其在现场娱乐产业的近百年经验,为戏剧谷的总体规划和发展提供咨询与服务,共同探索剧院运营与管理、戏剧评奖、戏剧输出等市场化运作。

三、平台建设

现代戏剧谷以剧目呈现为核心,力推四大平台建设——演季平台、资助平台、推广平台、演出平台,以集聚更多的市场主体、戏剧人才与优秀戏剧作品,全面提升戏剧环境,优化商业商务文化环境,培育都市文化产业新业态,打造商业戏剧产业新园区。

1、演季平台建设

在演季平台方面,戏剧谷以音乐剧、都市话剧、时尚戏曲、电子音乐戏剧等为主要产品形式,推出春夏、秋冬,一年两季的现代戏剧谷演出季。继2009年5月20日正式开幕,并推出开幕演出季19台200场演出后,现代戏剧谷推出2009秋冬演季,分“音乐剧、小剧场话剧、国庆献礼剧、时尚戏曲”四大版块,推出17台节目、300场演出,包括美国音乐剧《百老汇之梦》、星•杂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商务戏剧精品花雅堂版《牡丹亭》、上海、台湾两城合作的小剧场音乐话剧《爱情是什么道理》《妈在江湖》、国庆60周年献礼剧《1977》、《战神•1948》大型古装话剧《甲申记》等。

2、资助平台建设

现代戏剧谷的建设得到了上海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由上海市静安区政府提供具体产业引导政策和专项扶持资金,目前已被列为上海首批文化产业园区,也是15家产业园区中唯一的音乐、演出娱乐类产业项目。

在寸土寸金的静安区,艺术家落户是件难事,政府愿意每天每平方米补贴3元,上限是100平方米。除了补贴,戏剧谷还推出“壹戏剧优才”计划。对优秀剧目的资助力度还将增加到每年千万元。目前,以余秋雨、孟京辉、谭盾、赵志刚、张军为代表的一批活跃于海内外戏剧音乐舞台上的领军人物纷纷落户现代戏剧谷。

现代戏剧谷制订出台了《现代戏剧谷核心剧目资助办法》,自2010年1月1日起正式面向全社会接受戏剧类演出项目的公开申报,由现代戏剧谷管理委员会和专家组对申报剧目进行审核,通过审核的剧目将作为壹戏剧演季的核心剧目,获得专项扶持与资助。

3、推广平台建设

现代戏剧谷策划发起“白领晚宴计划”,以“一个节、一张卡”即“白领戏剧节”与“壹戏剧白领卡”为平台,建立与戏剧观众的常态互动机制,培育潜在和忠实的现代戏剧谷主要观众群提供了一个新的服务载体。推广“白领戏剧晚餐计划”,目标吸引10万高级白领和30万商务客流,形成商务街区和文化地带的共生共荣。

“壹戏剧白领卡”是现代戏剧谷为推进“白领晚宴计划”的建设而定制的一张“现代戏剧通行证”。通过“壹戏剧白领卡”丰富而实用的功能,可打通戏剧观众与戏剧产业链上各主体间的互动关系,促进戏剧产业链良性循环,实现戏剧普惠与普及的目的。持“壹戏剧白领卡”的观众可以体验网络购票、戏剧沙龙、名家讲座、戏剧体验、购票优惠等一系列优惠举措与会员活动。

4、演出平台建设

由现代戏剧谷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改造、管理和运营现代戏剧谷的核心剧院,根据功能形态的不同,设置既有上千座位的剧场,也有百来座位的小剧场。目前,云峰剧院的环境改造与百乐门的功能业态改造已提上议事日程,美琪大戏院的外观改造及周边环境的整治也已临进尾声,上海商城剧院对演出形式的调整将随着都市话剧和音乐剧的加入而有所提升,常德路800秀和芷江梦工场都将陆续打造符合现代戏剧演出的专业剧场,而改造后的静安寺广场则将为“广场戏剧”这一开放性的演出样式开拓了全新的舞台。

四、品牌建设

现代戏剧谷将在各类终端层面推广“壹戏剧”品牌,具体内容包括:“壹戏剧演季”、“壹戏剧优才”、“壹戏剧原创” 、“壹戏剧联盟” 、“壹戏剧大赏” 、“壹戏剧票务” 、“壹戏剧教育” 、“壹戏剧基金” 、“壹戏剧论坛” 、“壹戏剧专辑”,力争将“壹戏剧”打造成为中国现代戏剧产业的第一品牌。

现代戏剧谷壹戏剧大赏立意对标“美国托尼奖”,其评选主体为年度全国戏剧舞台上的各类优秀剧目、主创团队、杰出演员和联盟剧场等。现代戏剧谷壹戏剧大赏旨在借上海世博会平台打造中国首个商业戏剧时尚颁奖盛典,并在总揽年度戏剧时局、推动戏剧时尚潮流的过程中,突显商业戏剧的品牌价值与影响力。




联系东滩
如果您需要我们提供项目咨询、运营顾问、专题研究等方面服务,请点击“业务联系”填写需求信息,以便我们尽快做出回复。
咨询热线:021-3362 6586,139 1600 5445
业务联系
微信扫一扫
立即关注东滩智库

业务联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