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产业——开启智能科技时代(东滩视点29期)

发布作者:东滩智库浏览次数:

本期导读:

智能产业相关资讯

智能产业的内涵解析

智能产业链及智能产业集群

案例借鉴:扬州邗江智能装备产业基地


※动态资讯※


智能电网示范工程。我国第一个智能电网示范工程已在上海世博园成功投运,该示范工程内容包括新能源接入(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崇明岛前卫村光伏电站)、储能系统、智能变电站、配电自动化、故障抢修管理系统(TCM)、电能质量监测、用电信息采集、智能用电楼宇与智能家居、电动汽车充放电与入网等9个子工程。

在浦东峨山路越富豪庭小区里,有一个上海世博会智能电网示范区,目前已经有100多户居民享受到了智能电网带来的便捷。这些用户使用了低压光纤、智能电表等新技术、新材料,使电力线、电话线、上网线和有线电视线实现了“多网融合”。在小区的智能家居样板房,只需一个终端就能控制家中的电视机、加湿器、空调、电动窗帘等所有电器,还能远程遥控家里的电器。

智能产业博览会。据悉,为庆祝世界人工智能诞生55周年暨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成立30周年,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和北京东方炬峰展览有限公司主办的2011年全球首届智能产业博览会将在中国北京举办。这是全球范围内第一次智能产业的高端展会,在智能化新时代到来之际,第一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无疑具有开天辟地似的划时代意义,是智能化产业的新标志。


※主题解析※


美国IBM公司于2008年底首次提出“智慧地球”概念,核心思想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到各行各业之中,通过完善、优化、发展捕捉信息的传感器、传递信息的网络、储存和处理信息的系统等四大要素,实现一个国家乃至全球“更透彻的感知、更加广泛的互联、更深入的智能化和更智慧的洞察”,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

IBM提出的“智慧地球”概念引发了全球对智能产业的强烈关注。“智慧地球”的三个特征是物联化、互联化和智能化。“智慧地球”的核心是智能化。有人说,继蒸汽机、电气化、信息化三次科技革命之后,人类历史上迎来以智能化为特点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智能化科技革

从“信息高速公路”到“智慧地球”概念,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将“智能化”逐步内嵌到汽车、家居、交通、医疗等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主题观点※

智能产业链及智能产业集群


智能化是全人类的一个共同梦想,智能产业是摆在国家、城市和企业面前的一个巨大机遇,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落后地区,如何抓住这一次的产业机遇,抢占新兴产业市场,开启“智能科技时代”,成为一方主政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智能化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智能化的历史源远流长,涉及的产业和领域多种多样,很多城市和地区都已经涉足其一二。如何从已有的一点基础出发,拓展、延伸发展出一个智能产业集群,需要深入地解构智能产业链以及智能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从中寻找到适合本地区的细分产业和集群模式。

一、智能产业链

基于一般的产业链分析模式,我们认为智能产业链由“基础、核心、应用和服务”四个方面构成,每个环节都能形成较大的产业集群。


智能基础产业是构成智能化系统的最基本元件或材料,包括电子元器件、光学配件、精密基础件、光电材料、智能材料等,一般不具有独立应用功能。

智能核心产业是构成智能化系统的核心功能组件,包括感知、传输、计算、控制等功能单元,具体涵盖计算机设备、网络传输设备、仪器仪表、集成电路、物联网技术和软件等。

智能应用产业是推动智能化产业发展的终端应用领域,可分为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汽车、智能金融、智能医疗、智能建筑、智能安防、智能物流、智能家居、智能商业等领域,智能应用领域的产业关联度、技术复杂性较高,是最终引领智能产业发展的驱动力量。

从智能应用的不同领域看,有些是偏重生活方面的,有些是偏重生产方面的,有些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如智能电网,其辐射范围相当广阔,包括新材料、电力电子元器件制造、电池制造、新能源发电、钢铁制造、通信设备、智能家电、电动汽车、智能家居等上下游产业,而后续还将衍生出诸如智能城市、智能交通等更多新的产业。

智能汽车和智能家居是影响人们生活最重要的两个方面,都具有非常巨大的市场空间。智能化汽车设备主要体现在众多辅助驾驶系统上,如智能雨刷、自动前照灯、智能空调、智能悬架、防打瞌睡系统……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汽车的智能化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智能化家居主要体现在智能楼宇管理上,安防监控、中央空调、火灾自动报警、立体车库、远程抄表,这些现代化的智能家居系统目前已初步应用于温州的几个新建住宅小区。

智能制造是生产领域的典型代表。自动化改造是我国制造业转型与升级的主要方式。我国制造业升级与转型应从制造环节开始,自动化改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自动化器械代替人工;二是以智能化器械代替非智能化器械,包括工业机器人、智能化数控机床、智能纺机等,是不断提升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保障。

二、智能产业集群

理解智能产业集群模式,是培育智能产业集群的基本前提。从围绕智能化主题的产业集群看,主要有“链条式集群”和“模块化集群”两种模式,以及由多个小集群构成的综合性智能化产业集群。

“链条式集群”主要是由特定智能应用领域推动的产业集群,如芜湖市汽车电子产业基地、镇江扬中智能电网产业园、扬州邗江智能化装备产业基地、常州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园、大连高新区国家(大连)视听产品产业园、漳州智能小家电产业集群等。

“模块化集群”主要是由智能产业的中间环节构成的集群,包括由智能基础产业为主构成的产业集群,如西安高新区电子元器件产业集群、昆山平板显示产业基地、湖南益阳传感器基地,由智能核心产业为主构成的产业集群,如国家(宁波)集成电路产业园、山东烟台计算机制造产业集群、珠海南方软件园、承德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基地、杭州通信产业园等。

一般来说,智能产业集群的规划和形成,需要有相应科研资源和产业基础的支撑,智能产业集群基于已有科研资源或产业项目进行以技术成果引资实现产业化落地,或产业链补位向上下游延伸,或平行式多样化构建模块化集群,或侧翼进攻向高端技术领域发展,从而形成多种多样的产业集群出来。

常州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园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常州分所、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常州分所、东南大学常州研究院,以新瑞机械、铭赛机器人等为龙头,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生活智能机器人、工业控制、自动化检测装备、柔性生产线等,以工业机器人为纲,带动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化发展。

近年来,随着智能化和智能产业的迅猛发展,已出现了一些新开发的冠名为“智能产业园”的园区,如苏州智能化产业园、廊坊智能化产业园、天津滨海智能产业园、山东东方智能科技园、银湾科技智能化科技园等,从一开始就瞄准了智能产业的广阔发展前景,“无中生有”,致力于打造综合性的智能化产业集群。


※案例借鉴※

扬州邗江智能化装备产业基地


近年来,扬州邗江区依托良好的数控机床产业基础,以扬州数控机床研究院为公共平台和技术支撑,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智能化装备产业基地。

一、产业基础

邗江区现有各类规模以上生产企业102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扬力集团、扬锻集团、金方圆集团位居全国同行业前10强,年产销规模占据国内锻压机床市场份额的30%以上。

二、主要平台

江苏数控机床研究院。邗江借助扬州数控机床研究院这一重大公共创新平台的力量,推动了数控机床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并打造成为智能化装备产业的重大技术支撑和产学研合作平台,使之形成专业化、集成化、应用化、创新化的研发平台,向国家级应用技术研究院迈进。

邗江高新技术开发区。依托邗江、扬州和江苏现有的数控机床产业及相关的制造业,将省级邗江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以智能化装备产业为主要特色的高新技术开发区,放大和提升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基地和江苏机械装备制造之都的影响和效应,建好一个集聚智能化装备产业的核心区。

汊河科技新城。发挥扬州大学迁入汊河的优势,发展与智能化装备产业关联的教育科研,推动园区现有企业向智能化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科技研发、总部经济等高端产业和相关的软件信息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完善城市功能,重点发展科技展示、科技交易等新型业态,为科技人员引进和生活提供品质优良、成本适中的城市配套,建设一座集聚智能化装备产业功能要素的新城。

三、四大举措

加强高端合作。邗江抓住数控机床研究院被确立为省级重大研发机构的历史性机遇,与科研单位合作,形成产业基地四大科技支柱,即深化与中科院、中国工程院的合作,提升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合作层次,拓宽与国家数控重大专项组成员单位的合作面,创造条件吸引他们参与数控机床研究院建设,在邗江建立研发机构、中试、产业化和院士工作基地,做实智能化装备产业发展基础。

培植龙头企业。以打造“百亿企业集群”和推动“百企创新、千企升级”为抓手,邗江加大对智能化装备企业的扶持力度,到2015年,全区智能化装备产业达千亿元、亿元以上企业达100家、百亿元以上企业2-3家,加大产业招商、产业合作力度,做大智能化装备产业总量规模。

完善扶持政策。邗江区打造智能化产业基地,做到对到区工业园投资落户的智能化装备研发中心和所有企业,在进园门槛上适当予以降低,在投资额与供地比例上予以适当放宽,在土地价格上予以适当优惠,享受园区规定的财税方面的最优惠政策。与此同时,邗江还设立专项产业扶持基金,专门用于支持智能化装备加工设备制造企业的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

建设三支人才队伍。邗江将依托中科院扬州分中心、扬州数控机床研究院、大型企业,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引进更多的博士后和海外留学人员,建设创新能力强的高层次科研人才队伍;创造有利于企业家成长和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充分调动企业家参与邗江数控装备产业发展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建设经营水平高的企业家队伍;完善技术人才激励与评价体系,建立行业性的高级技术工人信息库,建设专业技能高的技术工人队伍。




联系东滩
如果您需要我们提供项目咨询、运营顾问、专题研究等方面服务,请点击“业务联系”填写需求信息,以便我们尽快做出回复。
咨询热线:021-3362 6586,139 1600 5445
业务联系
微信扫一扫
立即关注东滩智库

业务联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