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开发区时代”的人才资源开发战略(东滩视点21期)

发布作者:东滩智库浏览次数:

本期导读:

-“后开发区时代”相关资讯

-人才资源开发战略的内涵解析

-“后开发区时代”的人才资源开发战略

-案例借鉴:日照“教授花园”


※动态资讯※


近年来,“博士后公寓”“创业人才公寓”“银行家公寓”……一个个各具特色的“人才公寓”在长三角城市中遍地开花,成为各地争夺人才、留住人才打出的又一张王牌。这些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一幢幢公寓,为外来客筑起了梦寐以求的安乐窝,同时也见证了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竞争进入发掘人力资源的“智脑型”新时代。

上海浦东新区尝试人才公寓开发较早,目前的人才公寓储备阵容也最庞大。张江高科技园区现已形成8个点的人才公寓,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房屋1505套,已入住7500人。从2008年5月起,浦东新区启动了“金梧桐树工程”,宣布在未来数年内兴建大批金融人才公寓,以吸引更多金融精英参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主题解析※


我国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多设在城市的偏远郊区,在早期发展中多以较大的优惠政策和低廉的土地成本,吸引了大批企业的集聚。然后,再由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促进区域内大量产业工人的导入,这种以产业导入为主的发展模式,常常与生活配套服务不足相伴生,造成了企业员工白天入园、晚上回城的“空城”现象。

随着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演化和递进,开发区的发展进程进入了后开发区时代,其典型特征是大量城市综合要素和生产经济活动在区内并存聚集,开发区呈现综合功能和多元内容的新城发展趋势。在发展模式上,一些开发区已主动谋求战略转型,从纯粹招商引资的产业园区,逐渐成为集工业与生活一体的新型城市,成为城市功能提升和创新的示范区,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引领者。

知识经济的演进是催生“后开发区时代”的重要因素,原来以土地和政策资源为主要竞争力的发展模式已经过时,“软实力”逐渐成为打造开发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筹码,人才资源开发成为开发区发展的核心战略引擎。先进开发区在关注“招商引资”的同时,更加关注“引智招商”,通过人才资源的集聚与开发,通过软环境的打造,推动原有产业的升级与新兴产业的发展,实现开发区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主题观点※

“后开发区时代”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在“后开发区时代”,人才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开发区原有的“产业导入人才”模式逐步演变成为“基于人才聚集吸引和培育产业”模式。与此同时,开发区逐渐由产业园区转变成为综合城区,常住人口不足成为制约这种转变的重要瓶颈。因此,“后开发区时代”的人才开发与人口导入是相伴相生的。

一、战略性地认识开发区的人力资源开发问题

在“后开发区时代”,解构人力资源开发与开发区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可以从三个层面来阐述:一是人力资源开发解决人口导入难题(有难度),二是人力资源开发适应产业发展需要(有深度),三是人力资源开发助推产业提档升级(有高度)。

1、人力资源开发解决人口导入难题

由于开发区多设在城市的偏远郊区,商业与生活配套的严重缺失,致使开发区的人口导入难度相当大,人才导入的难度更大。开发区的产业发展能够带来批量的流动性人口,而要将流动性人才逐渐沉淀下来,转变成为常住人口,需要进行人才资源的“精耕细作”。这个层面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主要定位于产业发展的配套工程。

2、人才资源开发适应产业发展需要

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不仅要解决人口导入问题,还要与开发区产业定位相适应,为已有产业集群寻找到合适的人才,能够吸引和留住开发区所需的紧缺人才,为产业的成长壮大和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这个层面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主要定位于产业发展的服务工程。

3、人才资源开发助推产业提档升级

坚持人才资本的理念,将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作为园区发展的核心战略来看待。鼓励新兴产业所需人才落户,通过人才的集聚、交流、碰撞,促进开发区创业创新经济的发展,培育开发区未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个层面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主要定位于产业发展的引擎工程。

二、“后开发区时代”的人力资源开发策略

人才资源开发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有系统性、坚定性的策略安排,系统性涉及从人才导入到人才维护,并从人才需求到家庭需求开展深层次关注;坚定性要求人才开发战略要长期执行,不能因短期回报较少而“因噎废食”。具体来说,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来推进区域人才资源开发战略,即人才居住物业开发,人才导入政策制定以及人文活力氛围营造。

1、人才居住物业开发

开发区要通过居住物业的开发,改善区域内的生活环境,吸引中高级人才的集聚,并实现部分流动性人才向常住性人口转变。人才居住物业的开发要具有层次性与结构性。层次性要求针对人才的不同需求开发不同的物业形态,合理建设小户型、中户型与大户型居住空间;结构性则要求开发区实现出售类物业与出租类物业合理搭配,解决流动性人才与常住性人才的居住问题。

可以建设一批商业生活环境良好的居住区,采用赠送、出租或出售等多种方式满足各类人才的居住需求。可以建设以服务于流动性人才为主的出租类公寓物业,并建设以服务于常住性人才的中低档居住物业和中高端居住类物业,如开发高知人群社区,引导开发区的科技管理人才入住;开发人才公寓,吸引单身青年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入住。

开发区人才居住物业的开发可以采用多种模式。管委会可以成立开发公司,作为开发区人才居住物业的开发主体;也可以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引导村集体利用闲置土地建设小产权公寓进行出租;还可以引导房地产开发商,尝试针对园区企业采取定制式开发人才社区,增强企业吸引人才的竞争力。

2、人才导入政策推动

管委会要出台一系列人才政策支持区域人才资源开发战略,这些政策要具有系统性与修正性。系统性要求政策考虑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对中级和高级人才分别采取不同的优惠政策;并要求全过程考虑人才资源开发,政策既要包括前期人才导入,又要涉及后期过程服务。修正性则要求人才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要对效果开展定期评估,对无效的政策及时进行修正。

(1)鼓励人才落户

制定政策引导和鼓励中高级人才在开发区内置业落户。针对开发区内企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急需人才,本人及其家属给予免费落户支持,并帮助其配偶解决工作;倘若暂不迁入户口的,由人事部门免费办理“特聘证”,其子女入托入学可优先选择。针对在开发区内工作,符合一定学历、专业要求的高科技人才,可以通过财政给予一定的房租或价格补贴,或给予一定年限的贷款贴息补贴等。

(2)个人税收优惠

可以通过个人所得税优惠来提高中高级人才的实际收入水平。管委会可以实行个人所得税先征后返,如对于大专以上学历的实用性人才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按缴纳税收的一部分用于奖励,每季度兑现一次。还可以对科技成果研究、转让或转化等过程中产生的收入实行个人所得税的减免,如对个人的技术转让、技术专利使用费等收入减免个人所得税,对科技人员实行研究与开发活动取得特殊成绩或贡献所获得的各类奖金及特殊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以及对从事科研开发人员以技术入股而获得的股权收益,包括红利和转让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

(3)支持人才培育

可以对不同类型的人才制定不同的人才培养计划,为其描绘一个美好的未来。对于计划内项目企业的主要创业者,由市统一组织赴国内外开展企业经营管理等培训。开发区要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高级人才、紧缺人才以及领军人物的安家补贴发放与奖励;并鼓励用人单位设立人才发展资金,主要用于中高级人才的引进、开发、培养、奖励等费用,在税前可直接进入成本。

3、人文活力氛围营造

管委会要以“政府支持,市场化运作”为运营理念,采用平台搭建与活动组织等方式,将“活力、创新与开放”的人文气息融入区域生活与工作中,通过人文活力氛围的营造,实现区域内人才的集聚,并打造多样化的“人才团队”,反向吸引外部人才。

(1)搭建人才培训平台

鼓励市场性机构采取平台建设、培训组织和师资资源三者“松耦合”模式,建设人才培训基地和交流平台。可以面向开发区以及市级层面的科技人才,在校大学生等,实行“课堂教学–项目实训–有酬实习”的教学模式,发展技能培训、职前实训、证书培训等培训形式,大力吸引和储备人才。

(2)鼓励建立非正式的交流组织

管委会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通过招标选拔多家中介服务机构,引导和鼓励组建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组织,如企业家俱乐部、青年协会、户外运动俱乐部、研发外包联盟、生物技术协会等,建立起高度发达的区域社会网络,为区内外各类人才营造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

(3)鼓励开展丰富的社会活动

管委会可设立一定的活动经费,鼓励各种协会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如行业论坛、创业大赛、企业家讲坛、青年联谊会、周末PARTY、小型专业展会、足球友谊赛、户外拓展运动等,通过这些协会的各种交流活动,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浓郁的创新文化氛围。


※案例借鉴※

日照“教授花园”


在山东日照市,有一个名为“教授花园”的住宅区,北京大学的300多位教授置业于此。而在多年前,当北大的11位教授决定在这片荒滩上购置住宅时,他们也许不会料到,有那么多同行会尾随而至,并由此给日照这个城市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一批高层次人才培训项目相继落户,一些高等院校的院系迁移至此,一些科研机构先后成立,甚至城市的居民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300多位教授在地域空间的集聚,客观上就产生了一笔巨大的知识资源。科学研究、决策咨询、教育培训等一切需要知识支撑的事业,因此获得了极为诱人的发展空间。这是由教授构成的“知识群落”所特有的创造力和影响力。日照这个知识宝库融入到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发展的多个方面,获得了人才聚集效应。这种由“居”为起点而发展出来人才吸纳模式,遵循“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一流的事业需要一流的人才。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在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作用日益为人们所重。在日渐开放的年代,人才的“来”与“去”相对容易,但如何创造一个利于人才发挥潜能的平台却非轻而易举之事。很大程度上,平台搭建的“好”与“坏”决定着人才的“生”与“死”。这样的平台不仅涉及人的“吃穿住行”,更为紧要的是,要为人的知识和精神能量的发挥提供正面激励。通过正面激励能在人才周围形成一个“团队”。这种“团队”不仅彼此吸引,而且将“团队”之外的人才不断吸纳进来,形成一种人才汇聚的“洼地效应”。




联系东滩
如果您需要我们提供项目咨询、运营顾问、专题研究等方面服务,请点击“业务联系”填写需求信息,以便我们尽快做出回复。
咨询热线:021-3362 6586,139 1600 5445
业务联系
微信扫一扫
立即关注东滩智库

业务联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