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开发区的产业规划

发布作者:朱跃军浏览次数:

作为一家专业的产业咨询机构,东滩智库长期关注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我们把新时代的产业变化趋势归纳总结为五类产业变革,分别为新技术、新贸易、新基建、新消费、新制造。随着中国防疫政策的调整、后疫情时代的到来,各地开发区有必要重新审视十四五产业规划,应该充分把握这五个方面的变革趋势。


一、新时代开发区面临五类产业变革

1、新技术

在颠覆性创新技术进步强劲推动下,全球出现了大量的新经济业态,也推动了特定区域经济的崛起。我国是这些年产业全球化和信息革命的直接受益者,中关村是中国新经济当仁不让的引领者,深圳更是被称为全球新经济的样本,杭州在新经济业态探索方面一直敢为人先。相对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贵阳利用水电等优势在大数据和数字经济方面占据一席之地,重庆利用综合实力成为了全球笔记本生产基地。东滩智库团队将重要的新经济业态总结为6种类型,分别为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生命经济、创意经济、低碳经济、材料经济。开发区的产业经济发展,应该尽可能顺应这些发展方向。


2、新贸易

在逆全球化、中美贸易战和制造业双端挤压的大形势下,中国只有走外贸高质量发展之路,才能重塑国际竞争合作格局。我国各地也确实重塑自身在全球贸易格局中的定位,譬如,上海要打造国际贸易中心,广州要打造国际商贸中心,杭州的目标是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服务贸易强市等等。回到产业本质,只有大力提升技术贸易、服务贸易和新型贸易的水平,才能真正实现外贸高质量发展。


3、新基建

根据中信建投的测算,十四五期间,新基建的整体投资规模将达到27万亿,产业机会极其巨大,涉及到的产业领域也适合有条件的开发区抢占布局。新基建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大类型。新基建涉及到的产业方向主要有八大类:5G、特高压、城际轨交、充电桩、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节能环保。每个产业方向都值得开发区重点关注。


4、新消费

宏观经济的三驾马车,消费马车如今是最为重要的一驾,在日益复杂的国际经济和防疫形势下,布局新消费,既是把握国家扩大内需战略,又是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的重要路径。近几年,国家也出台了系列政策支持消费升级。综合市场形势和政策重点来看,建议开发区重点关注直播电商、体验经济、应急食品、信息消费等消费新业态。


5、新制造

新制造指的是服务型制造,主要是因为产业链的价值重构,通过信息共享实现快速反应,在互联网时代,通过信息流的全链条打通,可以加速传统产业的价值流流动及变现,因此,服务型制造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动选择。2020年,工信部等15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在2022年培育200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100家示范平台、100个示范项目、20个示范城市,并表示在2025年将服务型制造打造成为制造强国建设的有力支撑。新制造带来的产业机遇,可以重点关注服务外包、工业设计和平台经济三大领域。


二、对开发区产业进行重新审视和评价

我们认为,在全球经济重构和中国产业升级的新时代,开发区每年都应该搞一次产业发展审计,也就是产业评估。可以从四个维度展开:

第一是产业态势,评估开发区的产业发展是否把握了未来产业变革,是否顺应了细分产业趋势,是否关注了产业投资机遇;

第二是从产业现状维度进行审视,审视开发区现有产业的集群效应是否显著,对产业发展要素配置情况以及产业资源条件的优势和不足之处进行总结;

第三是区域背景,评估开发区产业对区域价值的贡献,面对区域竞争和挑战的应对是否充分,有没有充分利用区域相关资源和机遇;

第四是产业政策维度,看看开发区是否落实了、遵从了上位发展规划,譬如落后产能的淘汰情况?战新产业的发展情况以及科技创新的布局情况等等。

我们认为,通过每年的产业审计,可以对开发区的产业总体定位进一步优化提升,对产业载体方向进一步细化落地,对产业载体进行重新包装促进招商,对产业发展策略和规划推进措施给出详细计划。


三、新时代开发区产业规划的理念和方法

过去的产业规划,在方法上更加强调本地基础和比较优势,强调先进国家和地区的案例借鉴,强调产业转移和产业链补足,强调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这就导致了许多产业规划要么难以适应新的形势变化;要么路径趋于平庸,缺乏前瞻性。在新时代,中国经济的产业发展逻辑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高质量发展取代高速增长成为新的时代发展命题,中国经济无论从规模、速度还是创新能力上,都与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要求产业规划理念必须有所变化。如何做好新时代下开发区的产业规划呢?

我们认为,需要从以下6个方面转变理念,推动产业升级、培育未来产业。战略维度,要从短线操作到价值投资;区位层面要从地理区位到网络区位;产业层面从产业链条到产业生态;要素层面从财富优先到人才优先;驱动因素从物质驱动到数字驱动,环境层面从底线思维到品牌思维。


1、战略:从短线操作到价值投资

以股票类比,传统的产业规划偏向于债权投资和短线操作,一般是通过土地抵押获得资金进行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再大力招商引资,以期早日实现成本回收,还掉债务。而在新的产业形势下,企业扩张的需求和速度在放缓,国家对债务融资控制更为严格。这时候的策略应该是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前沿产业和企业进行布局,通过持续不断的政策、金融、土地、人才等要素投入,获得在产业和企业的投资回报。未来中国核心的产业将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这一类产业的培育周期都非常长,对于绝大部分开发区来说,可能选择一个尖端领域长期不懈的坚持投入,是实现逆袭的最好方法,比如重庆倾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贵阳重点布局大数据产业。



2、区位:从地理区位到网络区位

规划最看重的要素之一就是区位优势,然而未来产业发展争夺的主战场将不仅仅是有形的自然地理世界,更重要的是无形的网络世界,未来的产业规划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产业布局和落位,而是要在无形的网络世界中,赢得数据,赢得供应链,赢得流量,找到在全球产业网络中的生态地位。只要在全球的产业生态网络中具有价值,那么企业的规模将不再重要,所谓产业竞争在全球层面也显得没那么重要,这也是日本、德国各类规模不大的特色小镇、中小企业得以名震全球的原因。


3、产业:从产业链条到产业生态

越来越多的城市使用产业链这个概念,去指导招商和产业发展工作,甚至,“链长制”被颇多地方政府作为搞实体经济的工作抓手普遍推行。但一些发达城市,譬如深圳、苏州,包括新经济产业极其活跃的成都,却开始更多地使用产业生态圈这个理念,并有着逐步替代产业链概念的趋势。尤其是创新创业生态的构建方面,仅仅靠招商部门“龙头企业拉动、配套企业跟进、产业集群发展”远远不够,它还包括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譬如教育、科技、文化、金融、商贸等等,需要一定时间周期进行培育。创新企业从一个想法到成长为独角兽企业,也需要一系列服务体系支撑,同时也要求开发区有敏锐的触角,能够抓住产业爆发式增长的机遇,能够引进培育平台型企业,促进各类新业态跨界融合发展,能够为新业态创造一些应用场景和试验空间,能够开放一些数据资源供新业态发展使用。



4、要素:从财富优先到人才优先

在创新型产业领域,人才成为体现竞争力最核心的要素,也是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内容。开发区在发展产业时,必须要以人才作为第一要素,将人才招引作为工作重点,坚持“人-城-产”理念,打造面向人才,特别是面向青年人的友好城市;同时,还可以创新人才集聚机制,如收益分享、创新鼓励等;另外,在人才招引方面,另一种思维也可以借鉴,比如对于顶尖人才,可能更应该强调“不求所有,但为所用”的思维。与其花巨资把北京、上海的人才全部引到内地,还不如内地企业和园区在上海、北京,乃至全球顶尖城市建设研发和服务中心,让他们在熟悉的地方为内地企业服务。



5、驱动:从物质驱动到数字驱动

在当下及未来的产业规划中,“数字经济”无疑是最核心内容之一。一方面,需要通过内部的产业物联网、外部的产业互联网,依靠大数据、云计算和深度学习等技术实现园区服务、生产管理、研发创新、产业金融、供应链服务、产品营销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将一切生产活动变成数据,实现“产业数字化”;另一方面在传统制造业、服务业之外,依据自身条件大力培育数字资源制造、数字创意等基于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新产业类型,强化对于已有数据的分析和利用,实现“数字产业化”。


6、环境:从底线思维到品牌思维

过去,产业规划和发展基本是以环保的最底线为前提,就是满足环保的最基础要求,因此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在生态文明时代的产业规划,一方面要看到,环境产业本身所蕴含的巨大机会和能量;另一方面需要将城市及产业园区环境本身,作为吸引企业、吸引投资、吸引人才的重要举措。除了生态环境,开发区的营商环境需要全面升级,秉持“绿色、智慧、多元、融合”的理念打造品牌开发区,将改革、开放与创新作为开发区的重要驱动力,顺应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和新趋势。



联系东滩
如果您需要我们提供项目咨询、运营顾问、专题研究等方面服务,请点击“业务联系”填写需求信息,以便我们尽快做出回复。
咨询热线:021-3362 6586,139 1600 5445
业务联系
微信扫一扫
立即关注东滩智库

业务联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