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产业的细分市场与发展模式

发布作者:东滩智库浏览次数:

在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应用的引领下,智慧教育的模式快速普及,学习的目的、方式、人群、场地、时间都在变得更加多元化。教育部最新发布的《中国智慧教育白皮书》明确提出,2025年是智慧教育元年,标志着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迈入新阶段。


一、智慧教育产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深入实施,中国智慧教育产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1、AI大模型驱动,个性化学习成为核心

2025年,全球教育行业正经历由人工智能引领的深刻变革,尤其是得益于Deepseek等AI公司的大模型进展。教育智能硬件从辅助工具正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教育学习“助手”。

AI大模型正在重塑教育行业的技术生态。今年以来,科大讯飞、华为、小度科技、小米等科技巨头纷纷官宣接入Deepseek系列模型,共同推进旗下教育硬件产品应用升级。

AI技术正在破解教育“个性化、高质量、大规模”的融合难题,为教育公平与效率提供新路径。北京市、上海市、成都市等地的“AI+教学”试点已初见成效,智能备课、虚拟实验等场景将全面推广。

2、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政策层面的红利持续释放:国家“教育信息化2.0”与“双减”政策推动传统教育智能化转型。2024年《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AI助力教育变革”的战略方向,拉动潜在智能教育学习硬件需求。

202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已将教育数字化作为重要内容进行了部署。2025年4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在总结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实施三年来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对未来一个阶段推进教育数字化进行了全面部署。

在政策与技术的双轮驱动下,中国数字教育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据预测,2025年我国数字教育市场规模将达到5280亿元,用户规模将达到3.68亿人。国内教育智能硬件市场规2025年将突破1000亿元。

3、教育信创加速,国产化生态逐步完善

为保障教育信息主权与科教主权自主可控,教育信创建设进入加速期,国产教育装备“真替真用”特征越来越明显,各学校对C86、ARM等信创路线的国产数字教育装备采购需求旺盛。

从教育装备供应角度来看,目前国产教育终端和国产芯片、基础软件的适配进展较快、完成度高,教育终端设备和操作系统供应商已基本和C86、ARM等国产芯片架构进行了最大程度的适配。

华为、联想等科技公司正积极推动国产装备在各类教育教学场景中稳定、高效运行。例如,华为擎云面向教学场景推出擎云智慧教育-智慧课堂解决方案,以定制化终端为载体,满足课前、课中、课后全教学流程精准化、数字化、个性化需求。


二、智慧教育产业的细分市场

智慧教育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全面重塑,相应地智慧教育产业形成了多样的市场机会。

1、智能教育硬件市场:从工具到助手

教育智能硬件市场正迎来产品高端化、场景多元化和收入服务化三大趋势。

在AI大模型加持下,智能学习机、教育机器人等高端产品占比可能进一步提升,单价突破万元门槛的产品将有所增加。行业从硬件销售向服务生态延伸,硬件厂商通过硬件+内容+服务模式开辟会员制、数据增值等收入渠道。

消费需求分层加剧,一线城市家长重视更新迭代的AI功能与应用,关注学习资源丰富性,愿意为前沿新一代学习设备支付溢价。下沉市场与高净值用户需求分化,低线城市智能硬件渗透率同时也会提升,家庭用户向中低定价产品付费,与此同时一线城市家庭则倾向选择配备私有化AI模型的高端产品。

科技巨头纷纷卡位教育智能硬件市场:科大讯飞凭借深度推理模型“星火X1”,在教育等场景持续领跑;华为以昇腾AI芯片与鸿蒙系统为支点,构建其教育智能硬件生态;小度科技推出全球首款中文大模型AI眼镜;小米则以学习机、词典笔、故事机等产品切入布局教育学习硬件生态。

2、数字内容与服务市场:从平台到生态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注册用户已突破1.64亿,覆盖220余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最大的教育资源数字化中心。这标志着数字教育内容正在从“平台为王”进入“内容为王”的时代。

教育头部公司正在经历从内容到硬件的AI升级与全链路闭环。好未来、有道、猿辅导、作业帮等教育公司纷纷接入Deepseek系列模型,升级其AI学习体验。好未来的教育智能硬件产品是其过去一年中增长最快的产品线之一。有道公司是教育公司中最早布局智能硬件产品的公司之一,其词典笔在近年的单品类产品销量上屡登榜首。猿辅导的学练机采用墨水屏设计,自推出累计销量已突破80万台。

3、智慧校园建设:从试点到全面推广

智慧校园是教育信息化的主要领域,有一大部分属于政府财政资金买单,近年来受教育现代化的政策推动,智慧校园建设快速发展。教育部大力推进集成化、智能化、国际化的“3I”战略方向,加强教育数字化统筹谋划,建强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实施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深化数字教育国际合作交流。

在ToB与ToG的智慧教育层面,科大讯公司近年一直在探索“AI+VR”融合,推进其集成虚拟助教的AI学习机,其定位是个性化精准学,已为全国5万+所中小学提供相关产品服务。猿辅导在G端旗下飞象星球,为学校机构等提供智慧教育产品服务。该公司披露,其有关作业设计、课后服务、课堂讲评等AI功能已进入全国183个地区学校。


三、智慧教育产业的发展模式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支持,智慧教育产业相关参与方已探索出多种多样的产业发展模式。

1、科技巨头生态整合模式

科技巨头通过构建技术底座与生态整合,卡位智慧教育赛道。它们通常利用自身在AI芯片、操作系统、云计算等领域的技术优势,打造教育智能硬件生态。华为以昇腾AI芯片与鸿蒙系统为支点,构建其教育智能硬件生态,目前覆盖面向C端消费者的平板等消费产品,也提供面向G端学校、企业机构等场景的智慧教育解决方案。小米公司以消费者硬件产品见长,其近年以学习机、词典笔、故事机、教学会议平板一体机等产品切入布局教育学习硬件生态。在AI大模型等技术支持下,其软件应用与内容维度的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2、教育公司内容优势延伸模式

传统教育公司凭借其在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用户积累上的优势,向智能硬件领域延伸,形成“内容+硬件”的闭环。好未来公司去年推出了新款学习机、学练机、启蒙机等智能硬件。得益于产品研发、学习内容、品牌等优势,其新产品受到消费者认可,尤其是高端定价产品,不乏在对应产品品类上获得行业最高销售额表现。猿辅导公司近年在智能硬件领域进行积极探索,并推出了创新学习设备学练机等产品。同时,猿辅导利用在线教育领域优势,为用户提供在线课程和学习资源。

3、产业园区集聚发展模式

产业园区集聚发展模式通过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资源,打造集核心技术攻关、场景验证、成果转化、产业应用于一体的产业生态。

案例链接:睿泰数字产业园

睿泰数字产业园位于镇江国家高新区核心区,接壤江苏科技大学西校区,项目占地70亩,规划建设面积15万平方米。园区由睿泰集团开发建设,定位于构建“面向大教育、大出版、大生态的数字内容产业集聚区”,打造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数字教育出版内容制作基地;立足中国的国际数字教育版权交易中心和国际数字教育技术转移中心;全球最具活力的互联网教育创业孵化器。睿泰数字产业园覆盖五大核心产品,聚焦内容制作、版权交易、科技展示、创业孵化和人才培训等领域。

案例链接:宁波教育科技产业园

宁波教育科技产业园由宁波市教育局牵头打造,项目占地面积约30.76亩,以教育科技为产业定位,搭建教育、产业和资本的互融互通平台,为社会化教育资源构建专业化的孵化服务平台。园区主要由教育科技研发中心、学生职业体验拓展中心、行政科研楼和生活后勤楼构成。入驻企业包括:宁波米腾教育、上海学多多教育、杭州禾米教育、杭州导领教育、杭州维动教育、宁波印趣教育科技、宁波羚羊科技等。



联系东滩
如果您需要我们提供项目咨询、运营顾问、专题研究等方面服务,请点击“业务联系”填写需求信息,以便我们尽快做出回复。
咨询热线:021-3362 6586,139 1600 5445
业务联系
微信扫一扫
立即关注东滩智库

业务联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