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规模从小到大,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和全球经贸领域的新亮点。据初步统计,2024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2.63万亿元,过去5年贸易规模增长超过10倍。2025年跨境电商行业呈现高速增长与深度调整并存的态势,我国作为全球跨境电商的核心参与者,正通过模式创新、数字化转型和区域化布局重塑行业格局。
一、跨境电商的三大商业模式
跨境电商的细分业态丰富多样,商业模式主要分为B2B和B2C两大类。其中B2C模式因更贴近终端消费者,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与活力,从商业模式上主要分为三类。
1、平台模式
平台模式依托互联网搭建起庞大的线上销售网络,直接面向消费者,具有行业集中度高、产品丰富等显著特性。通过整合众多商家与海量商品,此类平台极大降低了交易费用、提高了交易效率。平台的盈利来源主要包括自营商品所产生的利润以及平台自身的收入,如商家入驻费用、交易手续费等。国内的天猫国际、京东国际等,凭借品牌影响力、物流配送体系以及细致客户服务,吸引了大量消费者,成为跨境购物的热门之选。
2、自营模式
自营模式下的跨境电商,通过自建网站或移动APP,直接向消费者销售商品,并通过自建或合作的物流方式完成商品配送。这种模式赋予企业更大的自主性,同时也对企业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企业必须具备跨境供应链管理能力,能够把控采购、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提供跨境物流解决方案,以保障商品能够及时、准确地送达消费者手中;同时,还需储备足够的资金,用于支撑业务的拓展与运营。自营模式领域的代表企业有兰亭集势、跨境通、乐天等。
3、第三方模式(入驻平台)
对于许多企业而言,无需搭建自有销售平台,直接入驻亚马逊、速卖通、天猫国际、京东国际等B2C跨境平台,不失为一种高效且便捷的选择。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借助平台提供的物流方式或通过合作物流完成商品配送。近年来,中国卖家充分依托这些第三方平台实现了快速发展。例如安克创新、通拓科技、有棵树等企业,借助平台的巨大流量红利,积极推广自主品牌,不断扩大品牌市场占有率。在此过程中,企业整合境内外线下渠道,优化供应链,逐步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在跨境电商领域崭露头角。
二、跨境电商的四大行业特征
近年来,跨境电商行业市场规模快速扩张,新兴市场增速较高,AI技术驱动明显,物流与品牌化成发展关键。从产业格局来看主要呈现以下特征:平台呈“一超多强”格局,采购供应链布局成竞争焦点,海外仓、保税仓为重要筹码,推动第三方服务商兴起。
1、以电商平台为主体形成一超多强格局
自2014年一系列电商政策颁布以来,跨境网购用户的消费渠道逐渐从传统代购转向规范化的跨境电商平台。当前,我国跨境电商零售市场份额已基本稳定,天猫国际、考拉海购、京东国际等头部平台,占据了整体市场份额的约60%,成为行业的领军者。洋码头、唯品国际、小红书等准一线品牌构成的第二梯队,以品牌众多、实力强劲为优势,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蜜芽、贝贝、五洲会等二线品牌组成的第三梯队,虽在品牌影响力上稍逊一筹,但凭借庞大的流量、良好的口碑以及数量众多的优势,同样在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各梯队平台相互竞争、协同发展,共同推动着跨境电商行业的繁荣。
2、各大平台在采购供应链方面争相布局
打通产业上下游,构建高效的商品采购供应链,已成为提升跨境电商平台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举措。常见的采购渠道主要有品牌直购、买手商家制以及海外电商平台合作三种方式。品牌直购能够确保商品的品质与正品保障,直接与品牌商合作,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采购成本;买手商家制则通过专业买手深入市场,挖掘特色商品,为消费者带来个性化的购物选择;与海外电商平台合作,可实现资源共享,拓宽商品采购渠道,丰富商品种类。各大平台通过不断优化采购供应链,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更丰富的商品,提升用户购物体验。
3、海外仓、保税仓成为跨境电商重要筹码
在跨境电商领域,仓储物流作为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在成本中占据主导地位。近年来,众多跨境电商平台纷纷布局海外仓与保税仓。海外仓模式下,卖家提前将货物备货至海外仓,当收到客户订单后,直接从海外发货,经过海关出厂检测、抽检清关等流程,再由国内快递配送到客户手中。这种模式能够有效缩短配送时间,提高客户满意度。保税仓模式则是卖家提前将货物备货至保税仓,经中国海关检验清仓后,在收到客户订单时,直接由国内快递配送。保税仓模式可实现快速发货,降低物流成本,同时也便于海关监管。
4、行业发展加速第三方服务商的兴起
由于跨境电商平台的运营涉及海外采购、仓储库存、国际物流、售后服务等多个复杂环节,一系列第三方服务商应运而生,如国际支付、海外营销等。在国际支付方面,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安全、便捷的支付解决方案,保障交易资金的流转安全;海外营销服务商则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与营销策略,帮助平台提升品牌知名度,拓展海外市场。第三方服务商的兴起,进一步完善了跨境电商产业链,促进了行业的专业化、规范化发展。
三、跨境电商产业布局及园区案例分析
我国跨境电商行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当前进出口贸易政策的监督与管理。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作为先行先试区域,为跨境电商行业集聚发展的主要载体。目前,我国已批复165个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主要集中在京津、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等地区。
1、杭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园
园区成立于2013年7月,为跨境电子商务相关试验园区。园区以直邮业务为核心,提供跨境电子商务孵化、物流、仓储、运输、清关等一站式服务,致力于打造成为集跨境电商、保税仓储、智能物流、跨境金融支付于一体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产业集聚区。园区创新推出“清单核放、汇总申报”的通关模式,通过优化海关、国检、国税、外管、电商企业、物流企业等之间的流程,极大提高了通关效率,降低了通关成本,实现了海关监管、支付监管以及物流跟踪的全程集约管理。同时,园区构建了集“关、税、汇、检、商、物、融”于一体的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在制度建设、政府管理、服务集成等方面持续创新,推动跨境电商实现自由化、便利化、规范化发展。
2、南方易磬跨境电商产业园
园区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的科学城,于2015年正式开园。园区以B2C直邮进口和B2B2C保税进口业务为主,以打造集园区、孵化器、金融三位一体的电子商务园为目标,建设集国际电商公共服务体系、中以合作基金和孵化器,进出口一体化服务平台及供应链金融服务为一体的国际电商创新产业基地。与杭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园相似,园区搭建了集金融支付、物流通关退税、外汇结算、数据分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园区综合服务平台。此外,园区采用主园区+子园区的集群布局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拓展。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可以总结出跨境电商园区的主要发展策略:一是创新物流模式,建设高效的跨境交易平台,提高物流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二是整合服务企业,带动跨境电商服务水平的提升,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持;三是加强跨境电商集群体系建设,促进企业之间的协同发展与资源共享;四是优化试点模式下的口岸环境,提高通关效率,为跨境电商业务开展创造便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