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政策,3大案例丨先进内河港的建设之道

发布作者:徐鑫浏览次数:

近期,东滩智库完成了《南昌姚湾港区区域综合开发策划》研究课题,重点探讨姚湾港区的战略定位、货种和产业选择、空间布局以及先进港口的建设路径,旨在将姚湾港区打造成为南昌港的标杆。期间,笔者对内河港区规划建设和港产城协同发展趋势有了新的认识,在这里结合国家最新政策,以及武汉阳逻港、苏州张家港港、重庆果园港等案例做一个系统梳理。


一、内河航运政策要点总结

内河航运是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对于推动经济发展、优化产业布局、服务对外开放等方面意义重大。近年来,国家及地方政府越来越重视内河港口建设,2020年发布的《内河航运发展纲要》提出,要建设一流内河港口、推进内河航运发展,引领内河港口迈向智慧、绿色、融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A1.jpg

通过对内河航运政策的整理研究,笔者发现其着眼点主要体现在四大方面。

一是港产城协同和联运体系建设。

将物流连接通道放在首位,提出打通港区与腹地之间的通道,畅通铁路、高等级公路进港“最后一公里”,发展以“一单制”为核心的多式联运,完善内河港口的集疏运体系建设;其次,优化内河港口仓储设施和配送网络,建设公共港区及统筹共享航道、锚地、水上服务区等公共资源;再次,加强港口与城乡建设、产业布局的有效衔接,拓展港口的现代物流、大宗商贸服务,促进供应链服务发展,最终实现港产城协同发展。


二是先进港口建设和港区高效管理。

具体表现为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平安港口及开放港口的建设四方面:通过建设智能化港口系统和加快智慧物流建设,助力智慧港口的建设;通过强化船舶港口的污染防治、构建清洁低碳的港口用能体系以及加强资源节约循环利用,推进绿色港口的实施;通过重视日常作业安全、推进双重预防机制以及强化安全保障与应急能力建设,促进平安港口的发展;通过持续优化口岸的营商环境和启动“一带一路”连接通道,推动开放港口的打造。


三是航运服务及港区经营能力提升。

一是提升综合服务水平。构建以港口装卸、船舶供应及服务保障为基础,以冷链及化工等专业物流、中转配送、流通加工为延伸,以港航信息、金融保险、大宗商贸、电商服务、期货交易等为补充的航运服务体系;二是促进港航企业转型。鼓励港航企业转换角色,向全程物流承运人转型;鼓励港航企业拓展业务,构建船、港、货、金融一体化业务模式,进而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


四是港区运营土地和财政支持。

创新投融资模式,采取“专项资金、专项债、发展基金以及BOT、TOT、POP等项目融资”多元形式,筹措港口建设资金;争取银行信贷支持,服务码头建设主体及上下游中小企业;探索内河港口、产业园区一体化开发模式,以土地、税收等收益补偿内河港口的投资建设;争取促进港口物流发展的土地政策,把港口物流用地纳入工业用地,减免航道、港口公用码头项目水土保持补偿费与水利建设专项资金,减免城镇土地使用税。


二、先进内河港口建设经验

当前,内河港口之间的竞争由吞吐量的竞争逐步转变为科技创新、绿色环保以及口岸效率等方面的综合竞争。以武汉阳逻港、苏州张家港港、重庆果园港为代表的一批内河港口积极探索,发挥了内河港转型示范的作用。

(一)武汉阳逻港:建设长江中游智慧港口

作为中国最大的内河港,武汉阳逻港牢牢把握“互联网+”机遇,以建设内陆最大的水铁联运枢纽为契机,打造智慧港口示范工程,实现港口物流服务和管理的智能化:

一是全面推进港口的智慧化。

利用5G、电子标签、CCTV等技术,完善港口基础数据智能采集体系,大力推进港区闸口、码头装卸设备、堆场仓储管理的智能化建设,打造长江内河航运第一个水铁联运自动化码头。


二是完善港口生产运作与管理体系。

运用北斗导航、AIS、AFID等技术,提升港口作业的协同管理水平和管控决策能力,提高集装箱作业管理及件杂货生产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从而实现港口、船舶、车辆、货物的智能感知。


三是提升港口集疏运体系的智慧化。

加快港口集疏运场站内部物流装备信息化建设,形成港口集疏运网络内部各个结点之间的互联互通,提高物流作业过程的实时感知与监控水平,提升节点内部物流企业对运作业务的及时执行力。


四是升级电子口岸为“智能口岸”。

在现有电子口岸的基础上,围绕进出口岸“船、箱、货、人”的统一申报与查询,面向企业及口岸监管单位,搭建电子口岸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提供融合技术、业务、数据的“云服务”。


五是构建统一化物流信息服务体系。

搭建航运交易信息平台,提供线上“一站式”、“一个窗口”和“全产业链”服务,发展船舶交易资源大市场和港航人才融通大市场;推进第四方物流与港口物流信息平台、交易市场、电子商务网站的互联互通,形成覆盖供应链全过程的综合信息网络。

2.jpg


(二)苏州张家港港:打造五星级绿色港口

秉持“绿色引领发展”的理念,张家港港将绿色发展贯彻到港口规划、建设和运营全过程,以“一条主线、2E体系、三化行动、四全抑尘、五改减排、六新降耗、七创提效”的“1234567”生动实践打造绿色港口标杆:

一是做好绿色港口的顶层设计。

以《省港口集团加快绿色港口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意见》为主线,坚持“统筹规划、标本兼治;突出重点、分步推进;创新机制、注重实效”三项基本原则,突出“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港区环境综合治理、绿色港口技术和产品应用、绿色港口技术支撑、循环经济发展”六大建设重点,推动港口绿色、低碳、可持续、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二是构建“2E”绿色港口体系。

围绕“降低能耗强度、打造绿色港口”的终极目标,系统构建“能源管理、环境管理”的“2E”绿色港口建设体系,有效促进港口生产运营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是落实“三化”系列行动。

在“绿化”行动上,系统规划作业现场可绿化区域,推行基于二维码的树木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港口可绿化面积100%绿化;在“美化”行动上,出台设施设备系列方案,让色彩标准化、让编号唯一化;在“净化”行动上,投入资金实施沿江环境的再整治、再提升,配合海事部门率先在全省实现“一零两全、四个免费”,并予以推广。


四是实施“四全”粉尘管控。

通过对散货“卸船、装船、转运、堆存”四大易起尘点的全过程精准监控,自主研发“门机料斗多级自动喷雾抑尘系统”以及全国港口首套“粉尘监测与智能控制系统”,抑尘全过程、流程全封闭、货物全占盖、监测全区域,成功解决散货码头粉尘控制存在的难题,树立长江港口散货码头环保治理之“典范”。


五是多措并举力促提质增效。

改造年限长、排放不达标的49台燃油港作机械,建成2套变频岸电系统和8套市电岸电供电箱;运用“油气回收”技术,实现挥发油气的全部回收;推行“油改电”改造;引进混合动力轮胎式起重机、电动通勤车,最大限度减排;自主研发PORTS系统以及煤炭多级筛分工艺,入选交通运输行业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占据全国港口12个入选项目中的两席。

3.jpg


(三)重庆果园港:内陆开放门户的枢纽港

重庆果园港既是西部地区唯一的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也是重庆及两江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十四五时期果园港将全力建设内陆开放门户,推动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发展:

一是巩固提升开放通道功能。

作为“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连接点,果园港已打通四向通道,向东借助“渝沪直达快线”,通过长江黄金水道连接太平洋;向西向北推动“中欧班列、渝满俄班列”,织密欧亚大陆运输网络;向南发挥新加坡港-果园港“双枢纽港”联动效应,加大与东盟、南亚的深度合作。此外,果园港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实现“铁公水空”四式联运。


二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门户,助力果园港打造内陆地区经济开发开放的重要引擎。一手紧抓重大项目建设,推进鱼嘴铁路货运站、中新多式联运示范基地建设,打造高水平的国际多式联运枢纽;一手夯实开放平台建设,提速两路寸滩综保区、悦来国际会展城、江北嘴金融科技港等建设,打造高能级的对外开放平台。


三是搭建大宗贸易及金融科技平台。

依托重庆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地位以及果园港多式联运枢纽优势,搭建大宗生产资料交易平台,高水准建设重庆大宗生产资料国际化资源配置和价格指数中心。同时,运用区块链、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科技赋能,启动数字监管仓建设,开展电子仓单质押等业务,建立数字信用体系,促进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


四是多层次构建“保税+”生态圈。

积极申报综合保税区,打造“保税+国际物流分拨”中心,构建以国际生鲜冷链、医疗供应链为特色的国际商品流通、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分拨体系;打造“保税+贸易”中心,以果园港现有的汽车零部件、钢材、铝锭、木材为基础,引进国内外大宗商品B2B交易龙头及平台企业,设立保税交割仓;此外,大力发展“保税+研发”、“保税+维修检测”等配套服务。


五是集中全力发展枢纽经济。

依托国家物流枢纽经济产业园的建设,多维度打造集合总部贸易、政务办公、智慧体验、国际会务、展示交易、高端商住等功能于一体的核心功能配套区,强化果园港的国家物流枢纽集聚和辐射能力,培育引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龙头企业,带动促进中小物流企业发展,打造现代物流产业集群。

4.jpg


三、先进内河港口建设启示


(一)顶层设计先行,明确港口功能与产业方向

内河港口在发展伊始,需要进行顶层设计,明确港口的货种细分方向、码头建设类型及数量等关键问题。在这之前,要有目的性地针对腹地产业发展方向、该港口及相关竞合港口的功能进行详尽地调研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明确该港口的核心功能,进行港口岸线、码头、泊位的合理建设;明确该港口的货种类型,进行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临港产业的发展。


(二)畅通集疏运通道,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内河港口通过发展铁公水联运、江海联运等多式联运,不仅能够打通港口与后方腹地物流园区、产业园区的连接通道,加快要素周转,提升产业竞争力;还能够畅通港口与其他内河港、海港乃至公路、铁路之间的联系,加强信息互联,提升运输效率。同时,内河港通过“一票到底”的无缝接驳、信息共享,由此实现成本降耗、一站式服务、便利化运输目标。


(三)建设未来港口,探索智慧、绿色发展之路

内河港口要坚持智慧创新、绿色环保、开放融合的发展理念,以“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及开放港口”建设为抓手,力争打造世界一流的内河港:在港口及后方腹地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借助5G、物联网等科技手段,提升港口作业效率;借助岸电系统、清洁能源等手段,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内贸与外贸业务并举,申请通关口岸以及开展保税业务,提升口岸的竞争力。


(四)优化服务体系,切实提升港口的营商环境

后港口资源整合时代,作为大部分内河港口的开发及运营主体,港航企业必须明确“自营”和“他营”的服务范畴,不仅要积极转换角色,按照“全程物流承运人”的定位,除了做好船舶保障、港口装卸、货源拓展、物流配送等“自营”基础业务外,还要通过招引专业的供应链服务机构,拓展物资交易、物流信息、供应链金融等增值业务,全面优化港口营商环境。


(五)港产城联动融合,解锁一体化发展“密码”

港口与城市,从来都是唇齿相依、荣衰与共。内河港口的发展,为临港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物流支撑;港口与临港产业的联动,有助于产业集聚发展以及资源优化配置;统筹规划布局,优化港口码头及作业区-仓储物流区-临港产业区-城市发展区的空间结构,以港口优势吸引重大项目落地,以项目建设拉动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功能的完善则为临港产业发展提供配套保障。

5.jpg



联系东滩
如果您需要我们提供项目咨询、运营顾问、专题研究等方面服务,请点击“业务联系”填写需求信息,以便我们尽快做出回复。
咨询热线:021-3362 6586,139 1600 5445
业务联系
微信扫一扫
立即关注东滩智库

业务联系

关闭